1. 旅游目的地吸引力概念
旅游資源保護是指維護資源的固有價值,使之不受破壞和污染,保持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的原有特色,對已遭損壞的旅游資源進行治理。
旅游資源保護包括保護旅游資源所形成的景物、景觀、環(huán)境和意境。其中,景物就是奇松異石、林木植被等自然風景,以及古今人為的活動物體、歷史文物等。
景觀就是與景物并存的“畫面”,包括襯托景物的其他次要的景物。
環(huán)境就是景物存在的空間環(huán)境。意境指的是環(huán)境氣氛,即環(huán)境給人的感受。 旅游資源是旅游開發(fā)的必備條件之一,是構成旅游產品的重要組成部分。沒有旅游資源,也就沒有旅游業(yè)存在和發(fā)展的基礎。而旅游資源是脆弱的,常常會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壞。有些是可以在一定時間后自行修復,有些則會造成無法挽回的損失,減弱和毀損旅游目的地的吸引力。保護旅游資源就是保護旅游業(yè)的發(fā)展。 旅游資源涵蓋的范圍十分廣泛,既包括自然界賦予的自然旅游資源,也包括人類活動所創(chuàng)造的人文旅游資源。
其中,前者是生態(tài)環(huán)境的重要組成因素,后者則是重要的文化遺產。保護旅游資源對實現生態(tài)環(huán)境的保護和旅游地文化的保護起到決定性的作用。[1]
2. 旅游目的地吸引力概念是什么
有源源不斷不斷的客源,才能使旅游目的地長久不衰。旅游客源市場受許多因素的制約,如游人的動機/旅游資源的吸引力/地理位置,社會經濟環(huán)境的變化,在規(guī)劃時必須適應旅游市場的變動。
通過開發(fā)必須創(chuàng)造出鮮明的形象,這是旅游規(guī)劃的基本要求。旅游形象要有自己的特色/鮮明的主題/無窮的魅力,才能吸引眾多的旅游者,增強旅游目的地的吸引力。忌諱抄襲/模仿,沒有特色。
3. 旅游目的地吸引力概念界定
(一)市場觀念原則
旅游產品的開發(fā)必須從資源導向轉換到市場導向,牢固樹立市場觀念,以旅游市場需求作為旅游產品開發(fā)的出發(fā)點。沒有市場需求的旅游產品開發(fā),不僅不能形成有吸引力的旅游目的地和旅游產品,而且還會造成對旅游資源的浪費和生態(tài)環(huán)境的破壞。
樹立市場觀念,一是要根據社會經濟發(fā)展及對外開放的實際狀況,進行旅游市場定位,確定客源市場的主體和重點,明確旅游產品開發(fā)的針對性,提高旅游經濟效益。二是要根據市場定位,調查和分析市場需求和供給,把握目標市場的需求特點、規(guī)模、檔次、水平及變化規(guī)律和趨勢,從而形成適銷對路的旅游產品。三是針對市場需求,對各類旅游產品進行篩選,進行加工或再創(chuàng)造,然后設計、開發(fā)和組合成具有競爭力的旅游產品,并推向市場。總之,樹立市場觀念,以市場為導向,才能使旅游產品開發(fā)有據有序,重點突出,確保旅游產品的生命力經久不衰。
4. 旅游吸引力是什么
旅游與文化是密不可分的,文化是旅游的靈魂,旅游是文化的載體。文化是旅游的靈魂,是旅游資源的魅力所在,是旅游主體的出發(fā)點與歸宿,是旅游業(yè)興旺發(fā)達的源泉;旅游則有利于挖掘文化、豐富文化、優(yōu)化文化和保護文化。旅游與文化的關系相輔相成、相得益彰。將文化與旅游有機結緣,有利于旅游業(yè)的健康持續(xù)發(fā)展.
5. 旅游目的地吸引力的構成因素
吃、住、行、游、購、娛。
旅行六要素在旅游中要注意的是:
吃:
1、不要太多地改變自己飲食習慣,注意葷素搭配、多食水果。
2、各地名吃一定要品,但量不可太大,注意消化能力。
3、各地都有風味小吃,特產瓜果,大家吃時勿忘考慮服不服水土問題。
?。?/p>
1、只有睡眠充足,才能確保第二天旅游時精力充沛。
2、如果因換環(huán)境不能入睡,睡前洗個熱水澡會有助睡眠。
3、床具要干凈,內褲要穿好,防止得傳染病。
行:
1、先買好返程票。
2、乘交通工具注意安全。
3、所到處宜購買一份當地地圖,以防迷路。
游:
1、去游覽景點之前,找些有關介紹讀一讀,把讀書和游覽結合起來,會提高旅游檔次。
2、因旅游交通費是主要開支,為此,最好能將目的地附近的景點順便一游。
3、不要只游覽,也順便考察一下當地和自己行業(yè)有關的狀況,則會受到啟發(fā),使旅游具有更大意義。
購:
1、只購當地獨有的。
2、購當地非常便宜的,可以節(jié)省旅游費用的開支。
3、千萬別購太重的物品,防止行李超重。
娛:
1、不要入迷,適可而止。
2、玩一些當地喜聞樂見的項目,自己又沒玩過的。
3、注意安全,保存體力,切勿到不適當的場所。
6. 旅游目的地吸引力概念圖
?。?)影響旅游動機形成的個人因素中,除個人心理類型之外,還包括個人的文化修養(yǎng),年齡與性別。
文化修養(yǎng)顯然與一個人所受教育的程度有關,教育程度和文化水平較高有助于一個人克服對異鄉(xiāng)環(huán)境的心理恐懼和思想偏見,也有助于對目的地的興趣。年齡和性別使人不僅有生理特點,而且也影響到人在社會和家庭中所擔當的角色。
(2)某些客觀外在因素,如社會歷史條件,微社會環(huán)境因素,家庭及個人的經濟狀況等,由于對人的需要具有影響作用,因而也會影響到一個人的旅游動機的形成,如一個“追新獵奇”型的人,本喜歡到友人罕至的遙遠目的地旅游,但是由于家庭及個人的經濟狀況而只能到花錢較少,距離較近,沒有什么新奇性的目的地度假。
如一個屬于自我中心型的人本不愿意到遙遠生疏的地方旅游,但在有同伴陪同的情況下,他也回前往。影響旅游動機產生的客觀原因,一方面指旅游地本身的吸引力和接待力,另一方面就是旅游必須的經濟,時間和旅游者自身的狀況等條件。經濟條件和時間是制約旅游者產生的首要條件。旅游是一種高消費活動,是滿足西藥生活費用支出后才能進行的消費行為。如果沒有一定的經濟基礎,或者旅游產品價格高昂,就會影響旅游動機的確立。而且,旅游者的旅游活動都是在余暇時間內發(fā)生的。若沒有時間條件的支持,旅游活動根本不能發(fā)生。旅游者自身的狀況包括:
1、 年齡,身體狀況對旅游動機的影響,年輕人易于接受新思想,活潑好動,對社會和自然界充滿好奇感,且不愿受到社會環(huán)境的約束,多有求新,求職的欲望;中年人生活經歷比較豐富,事業(yè)又稱,經濟條件較好,多傾向于求實、求名、求屬實享受、求自我實現等;人到老年,由于身體狀況的原因,旅游動機會大大減弱,多不愿遠游,而喜歡情景且方便的目的地。
另外,老年人多有懷舊情緒,易于產生歸根,懷古,訪友等動機。2、 性別因素?,F實社會中,由于男女在家庭及社會中的地位差別,會導致旅游動機的性別差異。如日本男子外出旅游多出于商業(yè)目的,而如本女子旅游多為購物,但隨著社會的進步,男女車別會越來越小,性別因素對旅游動機的影響必將越來越弱。
3、 文化程度。受教育程度高,文化修養(yǎng)好的人,易于了解和接受新事物,喜歡改變環(huán)境,樂于接受新對象,多具有對只是的進去勁升,對于文化,考古等文化氣息蕉農的旅游活動易于產生興趣,受教育程度較低者,對于外界事物缺乏了解,對陌生環(huán)境適應能力相對較差,易產生不安全感,對于遠行會產生種種顧慮,因而多選擇較熟悉的旅游目的地和旅游景點。
7. 旅游目的地和旅游吸引物的關系
旅游產品(Tourist Product)是旅游業(yè)者通過開發(fā)、利用旅游資源提供給旅游者的旅游吸引物與服務的組合。旅游產品的構成要素主要包括旅游吸引物、旅游設施、可進入性和旅游服務。旅游產品具有如下特點:(一)綜合性 從旅游者角度看,一個旅游目的地的旅游產品乃是一種總體性產品,是各有關旅游企業(yè)為滿足旅游者的各種需求而提供設施和服務的總和。大多數旅游者前往某一目的地旅游做出購買決定時,都不僅僅考慮一項服務或產品,而是將多項服務或產品結合起來進行考慮。例如,一個度假旅游者在選擇度假目的地的游覽點或參觀點的同時,還考慮該地的住宿、交通、飲食等一系列的設施和服務情況。在這個意義上,旅游產品是一種綜合性的群體產品或集合產品。國外有些經濟學家說,旅游業(yè)是所有工業(yè)的綜合。這種說法是有道理的。旅游產品的涉及面比任何經濟部門都要廣。任何一個部門(即一個環(huán)節(jié))出現失誤,都會導致整個產品的滯銷。 (二)無形性 旅游產品是各種旅游企業(yè)為旅游者提供的設施和服務。無形的部分在旅游產品中起主導作用。產品的質量和價值是憑消費者的印象、感受評價和衡量的。(三)不可轉移性 旅游產品進入流通領域后,其商品仍固定在原來的定位上。旅游者只能到旅游產品的生產所在地進行消費。這一點,一方面補充和完善了傳統(tǒng)的國際貿易理論,同時也是交通運輸成為實現旅游活動的重要因素。另一方面,旅游者在購買旅游產品后,這種買賣交易并不發(fā)生所有權的轉移,而只是使用權的轉移。 (四)時間性 旅游者購買旅游產品后,旅游企業(yè)只是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交付有關產品的使用權。一旦買方未能按時使用,便須重新購買并承擔因不能按時使用而給賣方帶來的損失。對旅游企業(yè)來講,旅游產品的效用是不能積存起來留待日后出售的。隨著時間的推移,其價值將自然消失,而且永遠不復存在。因為新的一天來臨時,它將表現新的價值。所以旅游產品的效用和價值不僅固定在地點上,而且固定在時間上。因此,旅游產品表現出較強時間性的特點。(五)生產與消費的同步性 旅游產品一般都是在旅游者來到生產地點時,才予生產并交付其使用權的。服務活動的完成需要由生產者和消費者雙方共同參與。在這個意義上,旅游產品的生產和消費是同時發(fā)生的,并在同地發(fā)生的,在同一時間內,旅游者消費旅游產品的過程,也就是旅游企業(yè)生產和交付旅游產品的過程。這種生產和消費的同步性或不可分割性是旅游產品市場營銷中一個至關重要的特點。(六)需求彈性大與替代性強 由于受各種因素的影響,旅游市場對旅游產品的需求彈性很大。在旅游市場中存在著平季、淡季和旺季之別,導致旅游產品的需求具有很大的彈性。旅游產品有很強的替代性有二層意思:一是旅游雖然是人們生活中的一種需要,但不像食物、衣服等生活必需品,而是一種高層次的消費。在我國,目前旅游仍是一種高檔的奢侈品,要想去旅游,就得放棄另一種需求。第二層意思是旅游者可以選擇旅游線路、目的地、飯店和交通工具。(七)后效性 旅游者只有在消費過程全部結束后,才能對旅游產品質量做出全面、確切的評價。旅游者對旅游產品質量的理解是其期望質量與經歷質量相互作用的結果。期望質量是旅游者實際購買之前,根據所獲得的有關旅游產品的各種信息,對產品質量進行的評價。如果期望質量高于實際的經歷質量,顧客就會產生不滿,也不會進行重復購買,而且會產生對企業(yè)不利的口頭宣傳。因此,旅游企業(yè)不能把對旅游者面對面服務的完成看做是整個銷售活動的結束。(八)脆弱性 旅游產品的脆弱性是指,旅游產品價值的實現要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和制約。這是由旅游產品的綜合性、無形性和不可貯存的特點決定的。旅游產品各組成部分之間要保持一定的質和量的比例,提供各組成部分產品的部門或行業(yè)之間也必須協(xié)調發(fā)展,否則就會對整體旅游產品產生不利影響。此外,各種自然、政治、經濟、社會等外部因素,也會對旅游產品的供給與需求產生影響,從而影響旅游產品價值的實現。